前兩天, 陪我老闆去SOGO最新的那棟百貨公司談生意,
居然讓我第一次體會到某種意識型態,
那就叫--上流社會的奢華風.
也許, 是新式的百貨公司,
所以不管是建築本身的設計,或是在商品擺設上
都做了不同以往的改變.
第一層樓, 不再是一堆化妝品專櫃,加上名牌鞋櫃...
而是擁有各自獨立空間的精品商店,
每家店都擁有自己專屬的設計裝潢,
挑高, 簡潔, 或華麗....
看來果然是...高貴且貴..........
新穎的設計佈置,
也許是想強調 品味 與 奢華 的感覺,
但我走在裡面,
卻覺得自己跟這些精心安排的景物格格不入...
上頭左邊的照片, 是一個龐大的日式造景,
( 肯定超過80坪...)
就放在11樓,
這是一種view, 一種景觀, 也是一種排場的表現...
我一直在想, 在台灣,
品味 這件事...好像快要跟 "昂貴" 這兩個字劃上等號了,
你想要有品味, You have to PAY....
如果一個月只有賺3萬元,
怎麼買得起一件8千元起跳的衣服?
(我路過時隨便瞄到的..)
一件 8千好像還好,兩件就破萬了..
3件就可以付一個家庭所需的房貸....
前陣子看一個談話性的節目,還在討論這樣的問題...
你願意花40多萬元買一個名牌包嗎?
就算你不願意, 我相信也會有人願意...
對於一個月入不到10萬元的我來說,
實在沒什麼理由去批評一個月入數十,數百萬的人,
為何要花那個零頭去買個品質堪稱一絕的商品,
品牌本身絕對不是罪惡,
那奢華是嗎?
還是那是一種需要?
走在發亮的木質地板上,
我不禁要想,
什麼是真正被需要的...?
前陣子看了本書, 叫 "北歐魅力 I.C.E."
書裡提到,
"二○○六年,荷蘭有一項針對九十個國家所進行的研究,
結果顯示丹麥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民族。"
"丹麥人快樂的理由是在於他們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。
這包括像是高所得、民主制度、設計良善而不會貪腐的政府等等重要因素,
還需要有個人的自由空間並能彼此體諒包容。
服膺以上述價值的社會,將可以源源不絕地生出許多新構想,
以智慧、創意和優雅為基礎,為建設更好的明天努力。
這些構想往往都能轉化成新的產品和服務。簡單舉幾個例子,
Skype就是由一個瑞典人和一位丹麥人所發展出來的;
新型態的永續能源,像是風力發電,也是從丹麥開始推廣到全球。
此外,在台灣你也能看到許多丹麥設計的創新禮品以及居家用具。"
若要回歸 "需要" 這件事,
我不禁在想, 我的生活裡究竟是需要什麼?
或許40萬元的名牌包不是答案,
夢寐以求的舒適生活也不代表千萬豪宅...
如果哪天交通不再擁擠, 車位不再難求,
空氣變的乾淨了, 陌生人不再惡言相向,
走在路上不再害怕安危的問題...
工作不用再超時, 家庭與休閒的價值被重視,
稅金不再被浪費... 稚子有所教,老者有所養...
或許, 我不是那麼需要一個500元的便當...
或是一顆數十萬會閃閃發亮的石頭...
每人都有自己的選擇,
奢華或許沒有錯,
只要你負擔的起...
只是, 我清楚我要的, 是合乎人性所需的Life Style,
而不是奢華......
北歐魅力I.C.E.
作者: 黃世嘉 天下雜誌出版. 圖片取至:金石堂網路書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