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好幾年前,
我因為膝蓋韌帶斷掉, 必須要開刀住院.
當時我坐公車繞了台北大半圈,
終於掛到某家醫院院長的門診,
想請他來幫我開刀,
因為支身在台北, 所以還拉我媽上來照顧我....
一直到開完刀, 我麻醉醒來....
才發現, 幫我開刀的不是那位院長, 是他的助手.....
你要名醫? 還是良醫?
如果當時我對醫院體系稍有了解的話,
就會知道我這種小手術, 根本用不著人家院長動手...
當初堅持在台北動刀的想法, 現在看來也就變得有點無謂了...
前陣子張之申醫師寫了本 " 一定要看名醫嗎? "
裡頭寫到了許多醫療現象, 以及看病文化...
越看我是越點頭如搗蒜,
就從看病這件事來說好了,
哪個醫生好? 怎麼知道?
" 喔, 我朋友她媽媽的舅舅的老婆就是那個某某醫生看好的..."
" 那個醫生是醫院的院長,掛號超難掛的, 每次都要排兩個禮拜才掛得到..."
" 那間診所沒有健保,要自費ㄟ...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去..."
" 那個醫師上次有上新聞哇哇哇啊...應該很有名才對..."
哪個醫生好?
通常是親戚朋友介紹, 病人多就對了...
每個人都想看名醫,
但造就 " 名醫 " 的原因有很多...
開藥開得很重, 藥到病馬上除, 也會有人覺得很好,
在電視,廣告上穿著醫師服,大談病人病情的醫生,也會有人覺得他很好,
跟病人猛推健保不給付的新藥,說新藥藥效最好的醫生,也會有人說他很好...
因為評判的方式各有不同,
所以有些名醫也不見得貨真價實...
書中真實案例, 就有名醫拿錯病歷開錯刀的事件,
或因為誤判而導致病人更為嚴重的後果,
" 醫療疏失 " , 想必大家對這名詞也不陌生吧...
那究竟,
我們要怎麼自保? 我們也想看好醫生啊....
張醫師在書中提到, 良醫比名醫更重要,
什麼是良醫?
視病如親 ---
當他在問診時, 態度親切而仔細,
就如同在看自己的親人一樣,
能接受病人發問,
知道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語言向病人詳細地解說,
通常生病的人, 心情都不會太好,
這時若面對一個很有耐性的醫生,
病人整個感覺一定會馬上好很多...
醫生說的話, 有時比開的藥還有用呢...
如果,
這醫生在其領域已操作過幾百個治療案例,
那就表示他已有許多相關經驗與專業知識,
這良醫比名醫更有實質上的意義.
說來真巧,
前兩周剛好 商業周刊 做了個 " 百大良醫推薦 "
由30個醫師協會的醫師,與21家醫學中心共479位醫師參予問卷,
問題是: 請問醫生,若是他的親人生病,他會推薦親人找哪位醫師看診?
是這次的遴選門檻。經過三重管道、近五百位醫師的專業推薦下,
終於產生「好醫師推薦榜」,獲得最高度推薦的好醫師有一百三十一位,
他們獲選為這次的「超推薦百大好醫師」。
四千七百分之一百三十一,入榜率低於三%。
這個良醫推薦是不是比較有可信度呢?
但話說回來,
醫師也是有等級之分,
殺雞焉用牛刀? 打鳥何必用大炮?
傷風咳嗽若非長期治不好,
就行行好別上大醫院累自己,
路途遙遠掛號費高, 空氣不好, 醫生還只給你3分鐘...
家附近的診所醫生都是有證才能開業的,
那些證都是要去大醫院做到主治醫生才能有的,
意思是說, 診所的醫生以前可都是主治醫生唷,
這些有證醫生看小病應該是遊刃有餘,
外國流行的家庭醫生, 若在國內能蔚為風氣,
這診所醫生看到最後,可能連你祖宗幾代的病史都如數家珍,
而且說不定他心情好,還能跟你聊上10分鐘勒...
若真不行, 請診所幫你轉診到附近大型醫院,
掛號費還能幫你打折, 不嘗也能順便賺到一點便宜...?
再者,好醫生也要有聰明的病人配合,
才能用對的診斷,對的治療方法協助病人康復,
千萬別以為看對醫生,
自己生病時仍舊我行我素,為所欲為...
感冒跑去吃冰,腳傷跑去運動,該睡不睡,該吃亂吃...
就算最頂級的醫生, 可能對你,也只能束手無策...
對嗎?
下一次,
我們就來談怎樣叫做 頂級的病人 吧...
ps :
感謝商周的調查, 若想知道百大良醫有哪些,可連結下列網址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event/2008/dr/
張之申醫師的blog, 有事也可請教她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