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: 你哪裡不舒服?

病人: 肚子...

醫生:肚子? 靠哪裡呢? 胸口?下腹...

病人: 全都痛啊...

醫生: 痛多久了?

病人: 很久了...

醫生: 怎麼痛呢? 是一陣一陣抽痛,還是脹痛?

病人: 就痛啊...快點幫我醫好啦~~我要打針喔, 快點...

醫生: .......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病人: 我想抽血檢查.

醫生: 你哪裡不舒服?

病人: 沒有啊

醫生: 沒有? 

病人: 喔, 我想知道你們抽血能檢查什麼?

醫生: 能檢查什麼? 光抽血就可以檢查幾百種病症, 把你身上的血抽乾了都還檢查不完...

病人: 那裡面有包含梅毒跟愛滋病的嗎?

醫生: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
醫療體系 + 病人 = 完整的醫病關係

良醫 + 聰明的病人= 有效的治癒療程

意思是說, 看病, 有一半成敗自己要負責,

如上面第一個例子來說,

病人連自己身體狀況都不清楚,

醫生誤判的機率也隨之增高,

再者, 隱瞞實情如第二個例子,

有病人說胸悶, 卻不說他是老煙槍,

有病人說頭暈, 卻不說他夜夜失眠,

這也會讓醫師有誤判的可能....

誤判的結果, 承擔的還是病人,

就體制面來說,

一般大醫院內, 問診時間為 3小時一個單位,

若是門診有30位病人, 每人可以分到6分鐘,

但良醫或名醫,

其門診通常都掛到快100號,

以致於一位病患只能分到2~3分鐘,

2~3 分鐘內, 若你無法提供有效的資訊,

提高了誤判病情的機率,

到最後吃虧的, 還是我們自己...

所以, 在看病之前做點準備,

是有利而無害的. 



準備功課如下:


1. 哪裡不舒服, 怎樣的不舒服? 
( 例如頭痛, 痛也分很多種, 一陣一陣的刺痛? 脹痛? 暈眩? )

2. 痛多久了? 多半在什麼時候會痛得比較厲害? 
(幾天?白天黑夜有分別嗎?或吃過什麼才痛? )

3. 生病的進程? 
( 例如剛開始只是頭痛,隔天胸悶,最近一天有腹瀉...)

4. 是否有家族病史? 
( 父母親有高血壓,心臟病等病史, 對自己也可能會有影響,需要告知醫生)

5. 吃藥是否會過敏?
(若會,是對什麼過敏? 最好記得藥名...)


因為只有2~6分鐘的時間,

說明清楚, 簡單扼要, 可以幫助醫師對症下藥,

最後, 請記得,

要問醫生, 判別結果是什麼病?

若是一般感冒還無妨,

若有特別病名, 應記下來, 或請醫師寫出來給你留存,

這麼做是有其原因的.

之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案例,

一位年約40多歲的女明星,

突然會無故地痛哭起來, 或者對周遭的人抱怨連連,

而導致生活工作出現許多困擾,

後來她跑去精神科看診,

醫生診斷為輕度憂鬱症,

開了鎮定,安眠等藥物,

但病情拖了兩年都沒有太大起色,

女明星也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,

直到有一次, 她聽從前輩的建議,

去看了婦產科,

才診斷出是 " 更年期症候群 " ,

此症候群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急速減少,

使得生理影響了心理的穩定,

由於此症是發生在 停經的 前後10年,

因為當時女明星還沒停經, 

所以誤以為自己不可能罹患此症,

經過適度治療後,

女明星已恢復正常生活.

由以上的例子得知,,

當醫生在診斷時,

多半以自己所學的領域出發,

例如專精腸胃者,多半關注在腸胃的病徵上,

當部份症狀符合條件時,

很容易就會誤導醫師的診斷.

在配合治療一段時間後,

若身體沒有起色,

這時我們可以徵求 " 第二意見 " ,

即尋求第二位醫師的看法,

記住自己的病名, 可以幫助別的醫生較快了解病情,

最好的辦法, 當然是將自己的病歷給第二位醫師看,

醫生可以就已檢查的部份做初部的判斷,

對於相同的檢查結果, 不同人也許也會有不同的解讀,

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.

在決定重大的事情之前, 

如開刀,或做各種侵入性的治療之前,

最好要問清楚, 

1.此療程是要處理哪一個部份,

2.做的風險為何? 

3.做完之後可能引發的問題與結果.

4.徵求第二意見 ( 不同醫師的看法 )

可能有人會說, 

這樣問好像等於不相信醫生,

怕醫生不高興...

不過大家也別忽略一點,

醫生也是人, 

人永遠都有出錯的時候,

之前就發生過醫生堅持要開刀,

在家人堅持詢問的結果,

醫生才發現自己搞錯病歷表了,

醫療體系 + 病人 = 完整的醫病關係

學會做個聰明的病人,

最後受惠的一定是自己喔.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cky_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